当前位置: > 演示新闻网 > 首页 > 轮播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海安样本研讨会

2022-06-02 13:30:19 来源:海安日报

海安.jpg

11月14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海安样本研讨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两年来试点工作,盘点成果收获,提炼经验做法,交流认识体会,谋划未来发展,推动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拓展、走深走实。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蔡忠,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市委副书记张浩,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杨英杰,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祖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章寿荣,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刚,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唯实》杂志主编李立峰等参加活动。

葛莱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认为实践推动有力度、理论互动有深度、媒体行动有热度。他指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首批试点地区,海安市担负着中央和省委的信任、重托,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希望海安着眼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和省委部署安排,强化答卷意识,发挥首创精神,使试点工作从“破题”向“解题”迈进,在压实责任、担当作为上走在前列,在大胆实践、有效创新上走在前列,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最优形态、最佳办法、最好路径,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葛莱强调,面向“十四五”,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为目标,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样板”,确保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要紧扣目标定位传思想,在找准党的创新理论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基础上,建立完善全县域、分层多级的宣讲体系,努力做到理论宣讲的普及化、常态化、生活化。要优化资源配置强服务,把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统筹调配好、作用发挥好,促进公共服务从活动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要积极探索实践树品牌,立足现有良好工作基础,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绕文明实践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探索出更多品牌响亮、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路径模式。

蔡忠在讲话中强调,当前南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已经进入了深化拓展、全域推进的关键阶段。希望通过这次交流研讨,互学互鉴,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有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深化拓展。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单位,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系统性、全局性谋划部署工作推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做深做实,更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强信心。

顾国标介绍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开展的思路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海安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出更加有影响力、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之花在海安这片沃土绚丽绽放,努力形成更多的“海安实践”“海安样本”。他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海安,对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多提思路办法。

新华日报副总编辑李扬代表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致辞。他说,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春风化雨般滋润江苏大地。海安以全力拼搏的姿态,高质量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样本,为新华报业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报道素材。新华报业将加强策划,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新闻报道,讲好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好故事,展现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担当。

顾国标、张浩、王荣贵共同为与会专家颁发“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特聘顾问”聘书。

杨英杰等全国和省内6位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深度研究的专家学者针对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调研的情况作了交流发言,为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把脉问诊”。

墩头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周亚东,西场街道爱凌村党总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储瑞龙交流了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阚海燕交流了参与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

会前,与会人员还实地调研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馆、立发街道好人馆、西场街道爱凌村实践站、蔡正桥优秀文化传承点等处。(记者徐蓓)


编辑:徐蓓